顧景舟紫砂手把壺
顧景舟大師制造的這把紫砂壺,是時光淬煉出的藝術(shù)瑰寶,更是大師靈魂與時代精神的凝練。作為“壺藝泰斗”爐火純青時的作品,它的精妙如細處藏鋒:壺型取法傳統(tǒng)卻不落窠臼,線條從壺鈕到壺足一氣呵成,似山間流水般自然舒展,卻在弧度轉(zhuǎn)折處藏著精準的計算——肩頸的圓融、腹部的收放、底部的沉穩(wěn),比例拿捏到毫厘之間,多一分則贅,少一分則陋??谏w相契如天生一對,輕旋時“絲竹之音”清越,合蓋時嚴絲合縫到“滴水不漏”,這份對“工”的極致追求,正是顧景舟“以器載道”的注解。
1968年的特殊時間,讓這把壺更具不可復(fù)制的價值。彼時的作品少了早年的張揚,多了份歷經(jīng)世事的沉潛:壺身不事雕琢,砂質(zhì)卻在光線下泛著溫潤的玉感,那是顧老用“目鑒”“手撫”千次萬次選出的礦料;壺嘴斜出角度恰到好處,既合實用之需,又添視覺平衡之美,將“形隨功能走,神由心性生”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。它沒有刻意迎合時代,卻在簡約中透著一股不卑不亢的風骨,恰是大師在浪潮中對藝術(shù)本真的堅守。
歷經(jīng)半世紀流轉(zhuǎn),壺身包漿如古玉般沉靜,握于手中,能感受到砂質(zhì)與掌心相觸的溫潤,觀其形,能體會到線條間流淌的氣韻。它不僅是泡茶的良器,更是可賞、可感、可藏的生命體——藏著礦料與火焰的對話,凝著大師指尖的溫度,也映著一個時代的剪影。這般“形、神、氣、韻”四者皆備的珍品,難怪會被后世奉為“壺中君子”,讓每一個懂它的人,都能在時光里讀到那份歷久彌新的匠心。
